很多人带着对爱情最美好的幻想走进婚姻,却在柴米油盐中一次次失落——
“TA为什么不能像恋爱时那样宠我?” “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,TA却看不见?” “婚姻不应该是幸福的吗?为什么我总觉得不够?”
这些失望,往往不是因为爱得不够,而是因为对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。
误以为“真爱”就是永远甜蜜、无条件包容,却忘了婚姻不是童话,而是两个真实的人,在琐碎的生活里学习如何并肩同行。
所以,今天想来聊聊:看似合理却极具破坏性的婚姻期待,一起探讨如何寻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01
“共同改变”
读者小安(昵称)是个比较努力上进,且有目标、有计划的人,而她老公则是个安于现状的人。
她老公经常在事情发生后表现出一脸自责,想改变却从未付诸行动。
比如减肥、考驾照、提高收入、结交朋友、为人处世等等,一直拖延,到现在还没行动。
更重要的是,她老公已经30多岁了,却仍然让父母操心,从未真正履行过作为儿子的职责,这让她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。
无论是生活、工作、经济、精神,甚至是夫妻生活,她都觉得失望透顶。
她认为对方是个非常失败的人,觉得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,也改变不了了。
但她又舍不得离婚,因为对方很包容她的脾气。但殴打对方时,对方会还手。
上述故事的真正答案,其实隐藏在一句话里:“认为对方是个非常失败的人,但又舍不得离婚,因为对方很包容她的脾气。”
大家可以想一想,这个故事的本质是什么?一个人的欲望跟能力不匹配。
因为她要的,是一个随她呼来喝去,可以辱骂、摔东西、殴打的人。
而“殴打时,对方会还手”,说明了什么?
说明这种殴打和辱骂,已经到了对方受不了的地步。
所以,这种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?是小安在用自己的婚姻为自己的任性买单。
前段时间,我在后台看到了一条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读者评论:
“我已经在你的公号里面看到过几次说,你可以选择一个别的人生,可是很多时候,我们就不想选,不想换啊,要是自己能选能换,我来问你干嘛?”
这条评论令我印象特别深,评论的这个人跟小安其实没有区别——
“我现在在这个局里,但我没有看到这个局里,我是这一切发生的根源。”
我说这句话,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换一个人,而是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,而不是呆在那儿怨天尤人。
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新的人生,也可以不选,但不要停留在那里,还对别人说“你看,我这个老公有多窝囊!”
如果这样的话,只会让自己渐渐陷入受害者的角色。
所以,不要期待共同改变,没有共同改变这回事,只能先改变自己。
只有自己改变了,自己做到了,才能影响对方开始改变。
02
“把自己当作孩子”
在婚姻里,有些人会不自觉地退行到“小孩”状态,希望伴侣像父母一样无条件包容自己,替自己解决所有问题,甚至为自己的情绪负责。
这种期待看似甜蜜,实际上会逐渐腐蚀关系的平等性。
读者小云(昵称)最近发现她的老公正在玩暧昧。
她老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,并表示不会再犯,承诺会对家庭负责、对孩子好,但他的承诺总是停留在口头上,没有具体的行动来证明。
玩暧昧这件事,本身就是不对的。我们公号的价值观,是支持家庭的和谐与幸福的。
但因为是小云来提问,如果我们光说她老公的不对,对她的婚姻也无济于事。
而且,在看完她的聊天记录后,我想对小云说:
“你是时候要长大了,要不然你的人生会有危机。你老公的暧昧,就是危机的信号。”
在她提供的聊天记录中,她要求老公一起洗澡、给自己吹头发,埋怨老公没有给自己剪脚指甲。
一起洗澡、吹头发和剪脚趾甲,是什么人的需求?
是孩子的需求,只有孩子才需要父母帮忙吹头发、剪指甲。
可见,她在这段关系里退行了,从一个成年人的状态,退行到了小孩子的状态。
我能理解小云可能因为小时候没有被父母精心地照顾过,所以心里有个空缺,希望别人来补偿。
但老公不是父母,父母都没能给到的爱,怎么能期待老公做到呢?
所以,在父母身上没有得到的体验,不要寄托在伴侣身上。
如果自己缺爱,那就把自己当作孩子重新养一遍,而不是去期待老公把自己当作孩子。
而且,就算他有把你当女儿来养的意愿,也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和心理能力。
因为他不是大富大贵的人,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。
人是有时空局限性的,不可能在抱砖的同时,就抱着你。
专业的事确实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,这样不仅能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,还能让你节省时间和精力。
03
“全能”
在婚姻中,很多女性容易陷入“全能女人”的误区——既要事业出色,又要家务完美,还要保持貌美如花、育儿有方。
这种不切实际的自我期待,往往会导致身心俱疲。
读者豆豆(昵称)目前正在备孕。她的个人开销由自己承担,而家庭开销则由她老公负责。
如果她怀孕后,家庭的支出将会增加,她老公需要承担的也会更多。
然而,豆豆心里有个自己的比例,她不愿意完全让对方承担自己的那份开销。
她更倾向于自己挣钱自己花,不喜欢被养着的感觉。
此外,她认为当前职场和整个环境都在不断变化,家庭有双支柱会更加稳定。
因此,目前没有工作的豆豆感到有些不安。
上述故事其实代表了当代人的一种焦虑:有些女生会听从一种价值观,自己要有十八般武艺,样样精通。
大家不觉得,这样过得很累吗?
恰当地承认自己的弱小,也是一种生存哲学,这叫懂得做人。
要求女性既要生娃,又要把娃养好、挣钱,这要求太高了,很难全部都做好。
要知道,在生娃后的一两年甚至是两三年的时间,创富几乎是很难的,因为必然有一个职场回归期。
我们要承认我们是一个人,承认我们不可能全能。
全能的人,通常会有两个很大的后遗症或副产品。比如,担心别人失去自己之后不行。
曾经我也有一定的自恋甚至有一段时间是全能自恋,我觉得公司离开我不行。
后来,我出国待了半年,回来后发现公司运营得很好,即使没有我,它也能正常运转。
比如,我们往往对别人要求过高,对自己也同样要求过高。
我的工作时间通常是上午10点到晚上12点。如果我要求公司的同事也工作14个小时,那就显得有些过分了。
在看到豆豆说“花对方的钱不自在”的时候,我想到这里面也有一种副作用:当豆豆老公不能挣钱的时候,他在豆豆心目中就废了。
试着想一下,当她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养娃、她老公挣钱的时候,意味着她接受了一种分工;
这个时候同样也存在一种弹性——有一天老公不能挣钱了,自己也可以顶上。
觉得自己样样都行,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担心这个世界不行,或者说其他人随时随地可能会不行,才会要求自己什么时候都行。
豆豆或许是想为老公出一份力,但有时候,事情自有其发展的规律,无需过度干预。
就像“船到桥头自然直”和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所表达的那样,宇宙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法则。
在大自然中,你会发现那条船就在那里,静静地横在渡口,无需人为推动。
这并非“船到桥头自然直”,而是一种更高的境界——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。
当没有人为干预时,事物自有其平衡和稳定的方式。
大家可以用心感受下这种意境,用心去领悟的。
小孩就像是那条船,而“舟自横”代表了一种没有问题的境界、地方。
亲密关系里最具破坏力的,往往不是现实中的困难,而是我们心中那个“应该怎样”的执念。
所以,我们要学会将注意力从“应该怎样”转向“我们可以一起创造什么”,当我们停止要求它必须成为某种模样,它反而开始展现千万种可能。
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,请私信我!
本文的插画,未经授权,不得使用。
联华证券-股票怎么玩杠杆-实盘杠杆平台有哪些-配资行业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